卷一 历代州域形势一

    卷一 历代州域形势一 (第2/3页)

县东北。成六年,取鄟。



    宿兖州府东平州东二十里无盐城,即古宿国。庄十年,宋人迁宿。



    任今济宁州,即古任国。须句即今东平州。《左传》僖二十二年,邾人取须句。鲁伐邾,取须句而复封之。文七年,取须句。



    颛臾今沂州费县西北,有颛臾城。



    郯今郯城县西南有古郯城。宣四年,公及齐侯平莒及郯。



    州今青州府安丘县东有淳于城。薛瓒曰:州国都也。桓六年,经书州公如曹,《传》曰淳于公也。《周国地名》云:杞改国号曰州。误。盖其地并于杞耳。



    於馀丘或曰在沂州境。庄二年,鲁伐於馀丘。牟山东泰安州莱芜县东二十里,有牟城。桓十五年,牟人来朝。鄣东平州东六十里,有鄣城。庄三十年,齐人降鄣。



    郕东平州汶上县北二十里,有郕城。隐五年,卫人入。



    鄅今沂州东南有故开阳城,即鄅国也。昭十八年,邾入鄅。



    极或曰在兖州府鱼台县西南。隐二年,鲁入极。



    根牟莒州沂水县南有牟乡,即古根牟国。宣九年,取根牟。阳沂水县南有阳都城,故阳国。或曰阳国本在今益都县东南,齐Τ迁之于此。《左传》闵二年,齐人迁阳。



    介今胶州高密县东北有故黔陬城,即古介国。僖二十六年,介葛卢来朝。



    莱今登州府黄县东南有莱子城,亦曰郲。襄六年,齐灭莱,而迁之于?阝。或曰即今莱州府治。



    虞今山西解州平陆县东北四十余里有虞城,即虞国都也。僖五年,晋灭虞。虢今河南陕州城东南有上阳城,即古虢仲国都也。杜预谓之西虢。其郑州汜水县,古虢叔所都,谓之东虢。杜佑曰:陕州之虢为北虢,汜水之虢为东虢。又陕西凤翔府南三十五里有虢城,谓之西虢,亦曰小虢。东虢为郑所灭,在春秋之前;小虢为秦所灭,在鲁庄公之季;北虢为晋所灭,在僖公五年:是为三虢也。祭开封府郑州东北十五里,有祭城。隐元年,祭伯来。



    共今卫辉府辉县,即古共国。隐元年,郑叔段出奔共。杜预曰:共国也。



    南燕今卫辉府胙城县。本胙国,春秋时为南燕国。或曰胙为南燕所并也。《春秋传》凡称燕者皆南燕,而召公所封之燕,则曰北燕。



    凡今辉县西南二十里,有凡城。隐七年,凡伯来聘。



    苏今怀庆府温县西南二十里故温城,苏子国都也。亦曰温。僖十年,狄灭温。或曰自是温子徙邑于河南。



    原今怀庆府济源县西北十五里,有原城。僖二十五年,襄王以温、原与晋。自是原在河南。温、原,皆畿内国也。



    周畿内国也。其采邑在今陕西岐山县。东迁以后,其采邑在洛阳东郊。召亦畿内国。其采邑即今陕西凤翔府治。后徙而东,今山西垣曲县东有邵亭,是其采地云。毛畿内国。在河南府境。僖二十四年,狄伐周,获毛伯。甘畿内国。今河南府西南二十五里,有甘城。襄王弟子带之封邑。单或曰今在河南孟津县东南。亦畿内国。



    成在河南府境。亦畿内国也。成十年,成肃公会晋侯伐秦。



    雍怀庆府修武县西有雍城。



    樊畿内国。或曰今济源县西南十五里曲阳城,是古阳樊也。《晋语》:阳有樊仲之官守焉。盖仲山甫采邑,后徙于河南。



    尹畿内国。或曰在今河南府新安县东南。东迁初,自岐西迁于此。



    刘畿内国。今河南府偃师县南三十五里,有刘聚。宣十年,刘康公来报聘。



    巩畿内国也。今河南府巩县。



    芮今陕西同州。即古芮国。又山西解州芮城县西有古芮城。桓三年,芮伯万出居于魏,即此城也。魏芮城县东北有古魏城。闵元年,晋灭魏。荀亦曰郇。今山西蒲州临晋县东北十五里,有古郇城。



    梁今同州韩城县南二十二里少梁城,即古梁国。僖十九年,秦取梁。



    贾今陕西华州蒲城县西南十八里,有贾城,即古贾国。《左传》桓八年,虢仲、芮伯、梁伯、荀侯、贾伯,伐曲沃。时曲沃灭翼也。



    耿今蒲州河津县有耿城,即殷祖乙都也。闵元年,晋灭耿。



    霍今山西霍州。闵元年,晋灭霍。



    冀今河津县东北有冀亭。僖三年,晋荀息所称冀为不道者。



    崇或曰:在同州境。又西安府?县东五里,有酆城,即殷崇侯国也。宣元年,晋侵崇。杜预曰:崇,秦之与国。



    黎今山西黎城县东北十八里,有黎侯城。宣十五年,晋灭黎氏,而立黎侯。盖先为潞〔氏〕所灭。



    邓今南阳府邓州。庄十六年,楚灭邓。



    申今南阳府北二十里,有申城,即故申国都也。庄六年,楚灭申。



    滑今河南府偃师县南二十里废缑氏县古费邑,滑都也。僖三十三年,秦人灭滑。



    息今河南光州息县北有故息城。庄十四年,楚灭息。



    黄今光州西十二里有黄城。僖十二年,楚灭黄。又山西境内亦有黄国。子产所谓沈、姒、蓐、黄,晋主汾而灭之者。



    江今汝宁府真阳县东南有故江城。文四年,楚灭江。



    弦今光州西南有弦城,僖五年,楚灭弦。又昭三十一年,吴围弦。盖楚复其国也。道今息县西南十里故阳安城,即春秋时道国。?百今汝宁府西平县,即古?百国。



    沈今陈州沈丘县。杜预曰:平舆县有沈亭。盖在今汝宁府东北。定四年,蔡灭沈。



    顿今陈州商水县北有南顿城,即古鄀国。僖二十五年,楚围陈,纳顿子于顿。定十四年,楚灭顿。项今陈州项城县。僖十七年,鲁灭项。



    鄀今南阳府内乡县西丹水城,即古鄀国。文五年,秦人入鄀。杜预曰:后迁于南郡鄀县。即今湖广宜城县之故鄀城也。楚昭王所都。



    胡今南直颍州西北二里有胡城。定十五年,为楚所灭。



    随今湖广德安府随州。



    唐今随州西北八十里有唐城。定五年,楚灭唐。



    房今汝宁府遂平县,即春秋时房国。



    戴今河南睢州考城县故城,即古戴国。隐十年,郑取戴。



    葛今归德府宁陵县北十五里,有故葛城。桓十五年,葛人来朝。



    萧今南直徐州萧县。宣十二年,楚灭萧。



    徐今南直泗州北五十里有徐城。昭三十年,吴灭徐,徐子奔楚,楚迁徐于夷,即许国所尝迁者。



    六今庐州府舒城县东南六十里,有六城。文五年,楚灭六。



    蓼今寿州霍丘县西北有蓼城,古蓼国也。文五年,楚灭蓼。又宣八年,楚灭舒、蓼。或曰:楚改封蓼,而复灭之。杜预曰:湖阳县亦古蓼国。今河南唐县南九十里故湖阳城是也。桓十一年,与郧、随伐楚。盖湖阳之蓼国云。



    宗或曰:在今庐州府庐江县西境。文十二年,楚执宗子。



    巢今南直无为州巢县东北有居巢城。文十二年,楚围巢。



    英氏在南直六安州西。僖十七年,齐人、徐人伐英氏。



    桐今南直安庆府桐城县。杜预曰:庐江舒县西南有桐乡,古桐国。舒,即今舒城县。定二年,桐叛楚。



    舒今庐州府舒城县。僖三年,徐人取舒。杜预曰:舒有舒庸、舒鸠之属。文十二年,群舒叛楚是也。宣八年,楚灭舒。舒鸠在南直庐州府境。襄二十五年,楚灭舒鸠。



    舒庸在南直安庆府境。成十七年,楚灭舒庸。



    钟吾今南直邳州宿迁县,即古钟吾国。昭三十年,吴执钟吾子。



    ?今湖广襄阳府?城县西北七里故?城是。桓七年,?伯来朝。



    贰在随州应山县境。轸在德安府应城县西。桓十一年,楚屈瑕将盟贰、轸。



    郧亦作云阝。今德安府治,即故郧都也。



    绞在湖广郧阳县西北。桓十二年,楚伐绞。



    罗今襄阳府宜城县东北二十五里,有罗川城。又南漳县南八十里,有罗国城。桓十三年,楚伐罗。杜预曰:罗在宜城县西山中,后徙南郡枝江县。又今岳州府平江县南,亦有罗国城。《志》云:楚自枝江徙罗于此。



    赖今河南光州商城县南有赖亭。昭四年,楚灭赖,迁赖于鄢,即湖广宜城县也。



    州今荆州府临利县东有州城,即古州国。桓十一年,郧与随、绞、州、蓼伐楚师,此则楚境之州国也。



    权今湖广荆门州当阳县东南有权城。《左传》:楚武王克权,迁权于那处。今荆门州东南故那口城是也。厉今随州北境有厉乡,即古厉国。僖十五年,齐师、曹师伐厉。



    庸今郧阳府竹山县东四十里,有上庸城。文十六年,楚灭庸。麋今郧阳府治,古麋国也。又岳州府境有东西二麋城。文十一年,楚伐麋。



    夔今湖广归州东二十里,有古夔城。僖二十六年,楚灭夔。



    巴今四川重庆府治巴县是。王氏曰:夔州以西,叙州以北,皆古巴国地。



    邢今北直顺德府治,即古邢国。僖元年,邢迁于夷仪。今山东东昌府西南十二里,有夷仪聚。又顺德府西百四十里有夷仪城。僖三十五年,卫灭邢。



    北燕今北直顺天府治,春秋时燕都也。《元和志》云:本古蓟国,武王封尧后于此。燕故都在易州城东南,后并蓟地,遂迁于蓟。



    焦今河南陕州南二里有焦城,古焦国。



    扬今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东南十八里有扬城,古扬国。



    韩今陕西韩城县南十八里,有古韩城。襄二十九年,晋女叔侯曰:虞、虢、焦、滑、霍、扬、韩、魏,皆姬姓也。杜预曰:八国皆晋所灭。



    不羹羹,音郎。今河南许州襄城县东南有西不羹城,又裕州舞阳县西北有东不羹城。《左传》昭十一年,楚子城陈、蔡不羹。杜预曰:陈、蔡二不羹。二不羹,子革所谓四国者也。



    又有九州夷裔约十八国,则参错于列国间者也。



    戎蛮河南汝州西南有蛮城,即戎蛮子国。哀四年,楚围蛮氏,尽俘以归。



    陆浑今河南府嵩县北三十里,有陆浑废县。僖二十二年,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。昭十七年,晋灭陆浑。



    鲜虞今北直真定府西北四十里新市城,即鲜虞国都。定四年,晋荀寅曰:中山不服。又哀三年,齐卫求援于中山。中山即鲜虞也。盖自是改称中山。



    无终今北直蓟州玉田县,即山戎无终子国。或曰:无终本在太原东境,后为晋所败灭,徙于燕蓟之东。昭元年,晋败无终及群狄于太原。是也。



    潞氏今潞安府潞城县,春秋时潞子婴儿国也。宣十五年,晋灭赤狄潞氏。十六年,灭甲氏及留吁、铎辰,皆潞氏之属也。



    墙咎如或曰在山西太原府境。亦赤狄别种。咎,读曰皋。其属又有皋落氏。闵二年,晋伐东山皋落氏。



    白狄在陕西延安府境及山西汾州府西境。亦曰狄。



    骊戎今陕西西安府临潼县,即古骊戎国。犬戎在陕西凤翔府北境。杜预曰:西戎别在中国者。山戎今北直永平府境。庄三十年,齐伐山戎。或曰即北戎也。



    茅戎在河南陕州境。成元年,刘康公伐茅戎,败绩于徐吾氏。杜预曰:茅戎,戎之别种;徐吾氏,又茅戎之别种也。



    鄋瞒在山东济南府北境。亦曰长狄。文十一年,叔孙得臣获长狄侨如。或曰:今青州府高苑县有废临济城。古狄邑,即长狄所居。



    北狄在山西大同蔚州诸境,即庄公末伐邢伐卫之狄也。



    淮夷在南直徐邳诸州境。亦曰东夷。



    肥山西平定州乐平县东五十里,有昔阳故城,肥国都也。昭十二年,晋灭肥。又今北直永平府西北有肥如城,真定府藁城县西南有肥累城;又山东济南府有肥城县。或曰皆晋灭肥后其族类散处之地。



    鼓今直隶晋州,即故鼓国也。《左传》昭十五年,晋取鼓而反之。二十二年,晋灭鼓。



    戎杜预曰:陈留济阳县东南有戎城,古戎国。今山东曹县东南有楚丘城。《括地志》云:即春秋戎州巳氏邑也。济阳,亦见曹县。



    濮亦曰百濮。文十六年,麋人率百濮伐楚。杜预曰:今建宁郡有濮夷。建宁,今云南曲靖府境也。或曰:湖广常德辰州府境,即古百濮地。



    《左传》僖二十四年,富辰曰:管今河南郑州治,即古管城、蔡、郕、霍、鲁、卫、毛、?冉亦作冉,又为?,今湖广荆门州那口城。孔氏曰:那,读曰然,即故?国。本作?。又见上权国、郜、雍今河南修武县西有雍城,即古雍国、曹、滕、毕今陕西咸阳县北有毕原,即毕公高所封、原、酆杜氏曰:酆,在?县东。见上崇国、郇,文之昭也。邘今怀庆府西北三十里,有邘城,即古邘国、晋、应今河南鲁山县东三十里,有应城、韩,武之穆也。凡、蒋今河南固始县西北有期思城,即故蒋国、邢、茅山东金乡县西北有茅乡,古茅国、胙、祭,周公之胤也。又昭九年,景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:我自夏以后稷,魏、骀即邰也。后稷始封、芮、岐、毕,我西土也。及武王克商,蒲姑即齐胡公所徙薄姑城。亦曰蒲姑,商末诸侯国、商、奄今山东曲阜县有奄至乡,即古奄国,我东土也。巴、濮、楚、邓,我南土也。肃慎杜预曰:肃慎在玄菟郡北三十余里、燕、亳亳夷,在陕西北境。《秦纪》:宁公与亳战。皇甫谧曰:西夷之国,我北土也。



    《国语》:史伯曰:当成周者,南有荆蛮即楚也、申、吕今南阳府西二十里有吕城,故吕国、应、邓、陈、蔡、随、唐,北有卫、燕、翟、鲜、虞、路即潞氏、洛在今陕西庆阳府东北境。《汉·匈奴传》:武王放逐戎夷泾洛之北。又《西羌传》:洛有大荔之戎,即洛戎矣。盖以洛水为名、泉《左传》所云泉皋之戎也。今河南府西南有泉亭、徐或曰:即徐吾氏之戎,茅戎之属也、蒲亦赤翟之属,西有虞、虢、晋、隗或曰:隗,即白狄也。白狄,隗姓。言隗者,别于上文之北翟也、霍、阳、魏、芮,东有齐、鲁、曹、宋、滕、薛、邹即邾国、莒。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,则皆荆蛮戎狄之人也按杜佑曰:《春秋》经传所载之国,凡百七十,百三十九知土地所在,三十一国不知其处。今考定大小诸国以及戎蛮之属,凡百四十有五国,而春秋以前之国不录焉。



    黄氏曰:荆宛、并韩荆州之宛,并州之韩。宛即申也,其国都皆近京师。宛卫武关以制楚武关,在陕西商州东北八十里。详陕西重险,韩?临晋以制翟临晋关,即蒲津关,在山西蒲州西门外黄河西岸。详山西重险蒲津,皆天下形胜。故宣王中兴,特著二诗焉。大抵周人,幽据全燕,齐据海、岱燕制翟,齐制淮夷,兖、冀翼蔽洛阳,并、荆控扼咸、雍,此天下全势也。观九州山川险要之处,与其建牧规模,而经略大体可见矣。



    莫不弱者先灭,强者后亡。凌夷至于战国,存者惟有七君,而田齐、三晋,又非春秋之旧。吕氏曰:秦变于戎者也,楚变于蛮者也,燕变于翟者也,赵、魏、韩、齐以篡乱得国者也。周以空名,匏系其间,危矣哉!



    周室衰微,所有者,河南即王城也、洛阳即下都也、?城今河南府城西北十八里,有故?城、平阴故城在今孟津县东、偃师今县、巩今县、缑氏故城在今偃师县南二十里七城而已。



    吕氏曰:周都岐、丰,复卜巩、洛,被山带河,形势甚壮。班氏言:洛邑与宗周通,封畿东西长而南北短,短长相覆为千里是也。平王东迁,赐秦以岐、丰之地,而周始弱;既又割虎牢畀郑虎牢,见前,酒泉畀虢酒泉,或曰今河南府渑池县地。襄王又畀温、原数邑于晋温、原,俱见前子男国,畿甸益削矣。



    既又分为东西二周,秦人入寇,周遂先亡。



    杜氏曰:西周,河南也;东周,巩也。平王初迁于河南,曰王城。子朝之乱,敬王居狄泉,曰下都。今洛阳故城是也洛阳故城中有狄泉。敬王既定子朝之乱,改都下都。晋率诸侯之众,修缮其城,以下都城小,包狄泉以广之,是也。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,以续周公之官职,是为河南桓公。威烈王时,桓公孙惠公又封少子班于巩,以奉王于洛阳,是为东周惠公。显王二年,韩、赵即其所封,分周为二河南、缑氏、?城三邑,属西周。洛阳、平阴、偃师、巩四邑,属东周,于是东西周同于列国。显王特寄居东周之洛阳而已,赧王复迁于西周,而周乃亡。○吴氏曰:敬王四年,子朝奔楚事在《春秋》昭二十六年,王虽返国,然以子朝余党多在王城,乃徙都成周,而王城之都废。至考王封弟揭于王城,是为周桓公。自此以后,东有王,西有公,而东西之名未立也。桓公生威公,威公生惠公,惠公少子班,又别封于巩以奉王,是为东周惠公。而班之兄,则仍公爵居王城,为西周武公。自此以后,西有公东亦有公,二公各有所食,而周尚为一也。显王二年,韩、赵分周地为二,二周公治之,王寄焉而已。周之分东西,自此始也《史记》谓赧王时东西周分治者,非是。自慎靓王以上,皆在成周,赧王立,复徙于王城。盖东西周之名,前后凡三变:初言东西周者,以镐京对洛邑而言;中间言东西周者,以王城对成周而言《春秋》昭二十三年,王子朝在王城时,谓之西王。敬王居狄泉,在王城之东时,谓之东王;最后言东西周,则以河南对巩而言也。



    夫秦,七国之雄也都邑见前。



    《战国策》:苏秦曰:秦西有巴、蜀、汉中之利巴、蜀、汉中,见后四十郡。《史记》作西有汉中,南有巴蜀,北有胡、貉、代马之用胡在北方,貉在东北方。王氏曰:胡如楼烦、林胡之属,貉如辰韩之属。今山西太原府岢岚州以北,故楼烦胡地;大同府朔州以北,故林胡地;辽东三万卫以东北,即貉地。而大同蔚州之境,古代地也。三处皆产良马。胡与代本属赵,貉属燕。苏秦时,巴、蜀、胡、代,皆非秦有也,盖侈言之,南有巫山、黔中之限巫山,在四川巫山县东三十里。详四川名山。黔中,见后黔中郡,东有崤、函之固崤,崤阪,在河南永宁县北六十里。见河南名山三崤。函,函谷关,在河南灵宝县南十里。今曰潼关,在陕西华阴县东四十里。见陕西重险、潼关,沃野千里,地势形便,此所谓天府,天下之雄国也。○范雎曰:秦四塞以为固高诱曰:四面有关山之固也。徐广曰:东函谷、南武关、西散关、北萧关,故曰四塞,亦曰关中,北有甘泉、谷口甘泉山,在西安府泾阳县西北百二十里。谷口,在西安府醴泉县东北四十里,亦曰塞门,南带泾、渭泾、渭,见前《职方》。泾水从咸阳东南合渭,故曰南带。《史记》:秦被山带渭,东有关、河,右陇、蜀陇,即陇坻,在凤翔府陇州西北六十里。详见陕西名山陇坻,左关、阪关,即函关。阪,即崤阪,此霸王之业也。○苏秦谓赵王:秦下轵道轵,今怀庆府济源县南三十里有轵城,则南阳动今怀庆府境。春秋时,晋人自太行以南,皆谓之南阳。又今修武县北有南阳故城;劫韩包周,则赵自销铄;据卫取淇今卫辉府淇县有淇水,流经北直?县界,合于卫河,则齐必入朝。秦欲己得行于山东,则必举甲而向赵;秦甲涉河逾漳河在南,漳在北。今怀庆府南境之河,彰德府北境之漳,皆所应涉、所应逾者也,据番吾番吾,据《括地志》,即今真定府平山县。或曰在今彰德府磁州境,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邯郸,赵都也。○楚人谓顷襄王:秦左臂据赵之西南,右臂傅楚之鄢、郢鄢、郢,见前子男赖国及楚都,膺击韩、魏,垂头中国,处既形便,势有地利。



    荀子曰:秦国塞险,形势便,山林川谷美,天府之利多,此形胜也。



    《史记》:田肯曰:秦,形胜之国也。带河阻山,隔绝千里,持戟百万,秦得百二焉。地势便利,其以下兵于诸侯,譬犹居高屋之上,建瓴水也。



    韩,秦魏之门户也。



    【都邑考】晋封韩武子于韩原即故韩国,见前,宣子徙居州今怀庆府东南五十里武德城是,贞子徙平阳即尧都也,景侯徙阳翟阳翟,今河南禹州也。本郑地,为韩所并,于是韩亦兼郑之称,哀侯徙新郑故郑都也。哀侯二年,灭郑,自阳翟徙都之。或云懿侯复迁于阳翟。



    《战国策》:苏秦曰:韩北有巩、洛、成皋之固巩、洛、成皋,俱见前,西有宜阳、商阪之塞宜阳,今河南府有宜阳县。商阪,即商洛山,在陕西商州东南九十里。司马贞曰:商阪在商、洛间,适秦、楚之险塞,东有宛、穰、洧水宛,即申;穰,即邓也。洧水,出禹州密县,至陈州西华县而入于颍水,南有陉山陉山,在新郑县西南三十里,亦名陉塞,地方千里。○张仪请秦伐韩曰:亲魏善楚,下兵三川三川,谓成周也。河、洛、伊,为三川,塞?辕、缑氏之口に辕山,在巩县西南七十里;缑氏山,在偃师县南四十里:皆险道也。《史记》作塞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