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二章

    第八十二章 (第2/3页)

,道路两旁各有小路通往绿树掩映下的成片民房,确属村落无疑。这里离高塍街有着相当的距离,在古代想必非常适合文人隐居。

    停好自行车,我绕老宅走了一圈。它占地不足一个篮球场,正面朝北,门前有一口水井。背面有一个半月形的瞭望口,加之墙壁用砖石砌得很牢固,从这个角度看活像座碉堡。说是楼宅,实际上仅剩断垣残壁,屋顶已不复存在,墙上的石灰也脱落得差不多了。走进门去,满目萧瑟破败,全然不成样子。

    古屋东边是一块场地,北面的尽头竖着一排石碑。默读碑文,我才明白:这所老房子名叫远阁,又称望湖楼、湖海楼,系陈贞慧为父亲陈于廷告老还乡兴建,因年代久远仅存此般残骸。碑文除了介绍远阁外,还提及陈于廷、陈贞慧、陈于泰(陈于廷的族弟,崇祯辛未科状元)、陈维崧(陈贞慧的儿子,阳羡词派首领)的生平,又附录陈维崧的《念奴娇•忆远阁》、《石舟慢•冬日舟过亳村旧居有感》。一读完,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鼻而来。

    之后,我骑车继续西行。很快,又见路北“状元故里”的牌坊。牌坊后面修建得近似公园,小径清幽,林木葱笼,有凉亭、长廊之属。时已黄昏,四下无人,我推车行走其间,遥想往昔斯人风采。忽尔,我见到了一条神道,两侧立着石马、石羊、石虎,模样较新,完好无损,很像是后人仿制的。远处的平台大概就是状元坟的所在了——我猜那只不过是一个象征。继续沿脚下的小道行进,却见两边又有石马、石羊、石虎,表面裂痕清晰,样子显得陈旧,有些残缺不堪。它们才是真身吧!

    从资料中获悉,村里有座老桥,可到底在哪?我见地里有老农在劳作,便上前礼貌地询问。他倒也客气,不厌其烦地为我解说,直到我弄清为止。不多时,我见到了这座保存得相当完好的石拱桥。桥拱高大,桥身略略倾斜,石缝间长着数丛青草。站在桥顶眺望,宛若置身一幅农村水墨画之中。俯视水面,浮萍东一团西一片,似乎要为河流织一条绿地毯。桥头立有石碑,说明此桥名叫永安桥,建于明嘉靖十八年(一五三九年),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这么说来,当年陈贞慧、陈维崧也曾在桥上凭栏远眺,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?

    此一行使我对晚明士大夫多了一点直观的认识。下回见到永祥,非得向他大肆渲染一番,好让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