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一章 文坛走红

    第三十一章 文坛走红 (第2/3页)

门》的小说却突然在文坛悄然流传开来。

    文人们向来交友甚多,一传十,十传百,口口相传之下,《三重门》在文坛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,并且评价如潮。

    “《三重门》不过是一个孩子--他正在闯入大人光怪陆离的世界,他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表述种种感受,用自己的心去体味和反抗的故事。”——评论家黄林

    “有柳敬亭的影子,尖利而幽默。”——作家郑振华

    “笔者强忍着不适的感觉看完此书,全文透出一股消极腐朽的气息,我难以相信这是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十八岁少年的作品。而文中对教育制度的调侃甚至是抨击,在我简直是无病呻吟,哗众取宠,强烈建议未成年人不要翻开此书,否则将来对未来世界的期盼大抵便充满了黑色!”——教授白池仁

    所谓褒贬不一,毁誉参半,大抵如此了。

    对《三重门》这本小说来讲,喜欢的人爱不释手。不喜欢的人恨恨难平,只觉自己被喂了坨热翔,却也不肯弃书,也是要看看那个杨洛的尖牙利嘴如何抹黑教育制度,如何讽刺和谐社会,如何恶意揣度人性……

    这种不喜欢还要继续往下看的事儿若是让杨洛看见了,必然少不得一顿恶毒的嘲笑:

    你们这些屎壳郎啊!明知道我在“拉屎”,还特么非得朝我腚眼儿里看,瞅瞅那屎啥颜色,啥形状的啊?这不是犯贱吗!?

    文坛的吵吵闹闹也被不少新闻媒体转载在各种报刊杂志上,顿时吸引了普通百姓们的好奇目光。

    在文学这一行当,由古至今,都是各种作家、文人率先引领文化潮流的。

    而中国向来就有“上行下效”的传统,历史上的楚王好细腰便是如此了。

    看着那些作家文人那一篇篇截然不同评价公诸于世,老百姓对那本叫做《三重门》的小说也起了心思:这么多有文化的人都在讨论这本书,那想来是不错的,我要不要去买一本看看?

    而恰逢其时,一篇刊登在江南日报的《三重门》书评成了压倒骆驼的一根稻草,让无数人走进了书店,购买《三重门》。

    那篇对《三重门》的点评正是文化界大牛黎袁老先生所作,如是写道:

    “近日来,一本叫做《三重门》的小说在圈子里争议甚大。我一时好奇,便吩咐儿子去书店给我带了一本回来。

    初次翻阅这本书的时候,作者杨洛自序里面那首《沁园春·雪》让我心中震动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